镁,以其轻质高强、导热耐腐的独特优势,被誉为 “21 世纪最具开发潜力的绿色工程材料”,在工业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战略领域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将其列为战略性原材料,而全球镁产业的格局,正深度镌刻着 “中国印记”。
全球产量—中国主导的增长引擎
作为全球镁工业的核心力量,中国自 1998 年起便稳居全球最大金属镁生产国地位,其采用的硅热还原法(皮江法)工艺支撑起全球供应的半壁江山。2024 年,这一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全球镁产量达 112 万吨,同比增长 13%;其中中国产量 102.56 万吨,同比劲增 25%,占全球总产量的 91.57%。这一跨越式增长的背后,是国内镁冶炼技术的持续突破、有效产能的有序释放,以及下游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形成的合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资源与产能上的绝对掌控力。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数据,2024 年中国镁资源储量占全球 70%,更构建起全球最完整的镁产业生态链 —— 坐拥全球超 90% 的金属镁产能、75% 的氧化镁产能、65% 的下游耐火材料产量,叠加超过 50% 的钢铁、玻璃、水泥等基础制造业规模,形成从资源开采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优势。
贸易与需求—出口与内需,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在全球贸易版图中,中国镁产品以出口为主要流向,2024 年累计出口量达 45.98 万吨,较 2023 年的 40.47 万吨实现显著增长,成为全球镁供应的 “稳定器”。而需求端的增长动能同样澎湃,金属镁的应用场景正从传统领域向高端制造延伸。
从消费结构看,金属镁主要流向铝合金添加、镁合金加工、钢铁冶炼、金属还原等领域,其中铝合金与镁合金压铸件在汽车零部件、两轮电动车构件、航空航天设备、3C电子器件、轨道交通与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中的应用占比持续提升。亚太地区作为全球最大的金属镁消费市场,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贡献了主要需求增量。尤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国,汽车产业的扩张为镁需求注入强劲动力 ——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 年全国汽车总销量将达 3290 万辆,同比增长 4.7%,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渗透更将放大对轻质镁材料的需求。
未来—轻量化浪潮下的增长新空间
行业预测显示,全球金属镁市场正步入稳健增长通道:预计 2028 年全球需求量将突破 200 万吨,2025-2030 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5.3%。驱动这一增长的核心因素清晰可见:一是金属合金化需求的持续攀升,二是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行业对轻质化材料的迫切需求,三是新能源汽车和两轮电动车带来的增量空间。
作为全球镁产业的 “掌舵者”,中国正凭借完整的产业链优势、技术升级红利和巨大的内需市场,在轻量化浪潮中占据核心位置。亚太地区不仅是当前最大消费市场,更被预测为未来增速最快的区域,而中国无疑是这一区域增长的 “主引擎”。从资源储备到产能输出,从技术创新到市场开拓,中国镁产业已超越单纯的 “全球供应者” 角色,成为定义行业规则、引领发展方向的关键力量,在绿色制造与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书写着属于镁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