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为中国经济划出“三条红线”:反内卷、提品质、去产能。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铁闸落下,低价倾销的狂欢戛然而止。镁行业,亦已站在生死悬崖。
一、价格之殇:跌破成本的“集体自杀”
春节过后,镁锭报价从 16000 元/吨直坠 15200 元/吨以下,击穿成本线 1000 元以上。这不是淡季节奏,而是全行业“失血保产”的囚徒困境。
• 生产端:现金流告负,质检、品控、安环、技改统统让位于“活下去”。
• 下游端:低价镁看似“买到即赚到”,实则内质漂移、夹杂横生,废品率与召回风险同步爆表。
• 行业端:利润真空吞噬着技术、人才、安环、节能与自动化投入,一条“降价—降质—失信—再降价”之价格与质量的死亡螺旋加速收紧。
二、劣质之祸:省下的每一分钱,都在透支未来
当成本高于售价,品质成了最先被祭出的祭品。
1. 成分漂移:省几百元精炼剂,铝、硅、锰等杂质悄然上浮,耐蚀与延展性衰减。
2. 工艺缩水:省几十度电、十几分钟精炼时间,工艺底线一退再退,下游废品率飙升。
3. 商誉塌方:一次召回,整条镁合金供应链被一票否决,订单永久蒸发。
劣质镁的账单,今天由某家工厂“省”出来,明天由全行业共同偿还。
三、自律之举:限产保价,锁定“镁/铝 价格比 0.9~1.05”
• 比值<0.9,镁厂信心崩塌;
• 比值>1.05,下游加速弃镁投铝。
以镁的“极致轻量化”为锚(同等体积下镁重量仅铝的 2/3),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低空飞行、机器人、3C 电子等轻量化需求最迫切的领域推行“以镁代铝”,并把镁铝价格比长期稳定在 0.9~1.05 的合理区间。
建议由“中国镁协”牵头,联合各主产区政府,建立“月度镁铝比价监测—产量统计—全国统价”三位一体制度,搭建全国统一报价平台。通过联合减产、有序复产、商业收储与国家战略储备等组合手段,动态平衡供给与价格;对低于行业指导价且质检不合格的产品实施“黑名单+全行业通报”,净化市场环境。加速推动镁在新兴场景的应用研发,以镁消费增量有序消纳现有产能,根据需求规划新增产能,推动镁产业高质量跃升。
四、写在最后:今天不止血,明天无血流
反内卷不是保护落后,而是拒绝集体自杀。当价格回到成本之上,工厂才能炼出成分稳定、品质可控的精镁;下游才敢把镁合金用于更关键的结构件;资本才肯投向综合治理、工艺升级。
限产保价,不是倒退,而是止血;锚定铝价,不是偷懒,而是重建价值坐标。今天,我们少产一吨劣质镁;明天,就能多赢得一个十年客户。让价格回归成本,让品质回归标准,镁行业才有下一个十年可期。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不完全统计:2025年6月份中国原镁产量为7.82万吨,环比增长1.82%,同比下降2.19%。1-6月中国共产原镁约为47.68万吨,同比下降约2.19%。府谷县,2025年6月份产量:4.18 万吨。2025年前6月累计:24.44 万吨。同比情况:与2024年6月的4.42万吨相比,产量减少0.24万吨,降幅约为5.74%。环比情况:较2025年6月的4.03万吨产量,增加了0.15万吨,增幅约3.59%。累计同比:相较于2024年前6月累计产量25.36万吨,减少了0.92万吨,降幅约3.63%。神木市,2025年6月份产量:0.69 万吨。2025年前6月累计:3.86 万吨。同比情况:较2024年6月的0.79万吨产量,减少了0.1万吨,降幅达12.65%。环比情况:与2025年6月的0.73万吨相比,减少了0.04万吨,降幅为5.48%。累计同比:与2024年同期累计产量5.32万吨相比,减少了1.46万吨,降幅达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