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镁合金企业宝武镁业产能占半山西5家陕西2家分别上榜
来源:国纳科技匠 | 作者:大镁 | 发布时间: 3天前 | 57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着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对轻量化材料的需求爆发,镁合金行业迎来 “黄金增长期”。2025 年国内镁合金总产量已达 39.68 万吨,而支撑这一规模的核心力量,正是近期 CNPP 大数据平台联合 Maigoo 品牌网发布的 “2025 镁合金十大品牌”。这份综合 5 万 + 网友投票与多维度评估的榜单,基本揭示了镁合金行业当前格局。


图片


一、行业龙头:宝武镁业垄断全国过半产能

核心地位:全球镁合金龙头,前身为云海金属,深交所上市公司,国内唯一拥有 “白云石开采 - 原镁冶炼 - 镁合金加工 - 回收” 全产业链的企业。

关键数据:2024 年底镁合金产能 20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 50.4%;拥有 17.5 亿吨白云石矿储备,可提取镁金属 2.3 亿吨,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客户与应用:深度绑定特斯拉、比亚迪、赛力斯问界,同时供应保时捷、宝马等国际品牌,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结构件、航空航天部件及 3C 产品。


二、山西产业集群:5 家企业撑起 “镁业高地”

山西作为国内原镁主产区,聚集了 5 家十大榜单企业,侧重 “冶炼 + 深加工” 一体化布局:

1. 瑞格金属(运城)

特色标签: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98 年成立,专注镁合金挤压成型、板带轧制等深加工。

核心优势:产品打入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领域,在欧洲、亚洲设有分支机构,全球合作伙伴超 200 家。


2. 振鑫镁业(运城)

技术实力:2003 年创立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多项镁合金深加工专利。

布局特点:在广东、南京、天津设销售服务窗口,主打 “定制化合金方案”,适配 3C 产品精密部件需求。


图片


3. 八达镁业(运城)

全链能力:1997 年成立,集矿山开采、原镁冶炼、镁合金压延加工于一体,山西省重要镁产业基地。

服务模式:提供 “原料 - 成品 - 回收” 一站式服务,重点服务汽车零部件企业。


4. 银光华盛(运城)

产能规模:始于 1988 年,山西省镁铝精深加工产业链链主企业,年产原镁 6.5 万吨、镁合金 3 万吨。

技术体系:形成门类齐全的镁深加工体系,产品涵盖结构件、装饰件等多品类。


5. 东义煤电铝(吕梁)

集团优势:2000 年组建的综合集团,旗下孝义、天津、宁夏三大生产基地年产镁及镁合金 8 万吨。

多元布局:同步经营电力、焦炭业务,通过 “煤 - 电 - 镁” 循环经济降低成本。


三、陕西力量:2 家企业主打 “循环经济”

陕西依托煤炭资源,形成 “兰炭 - 镁冶炼” 特色产业链,2 家企业上榜:

1. 榆林镁业(榆林)

平台定位:榆林能源集团控股,整合 20 家金属镁企业,打造全产业链集团。

核心业务:覆盖研发、生产、检测、贸易全环节,主营高纯度镁锭及合金。


2. 天宇镁业(榆林)

循环特色:1995 年成立,以兰炭生产为基础,配套镁及镁合金制造,实现能源梯级利用。

国际市场:自营进出口权,产品远销欧洲、日本等 30 余国。


图片


四、其它

1、海镁特(Magontec)(德国)

技术积淀:1953 年创立于德国,全球镁合金研发先驱,2000 年在西安设厂。

核心领域:新型镁合金材料、电子阳极研发,技术水平居全球前列,服务航空航天高端客户。


2、世纪阳光(香港)

资本背景:2004 年港交所上市,以稀土镁合金为核心竞争力,拥有多项制备工艺专利。

产能规划:集团镁产品生产基地位于中国吉林省和新疆自治区,新疆基地获批建设 7.5 万吨 / 年金属镁及合金生产线,聚焦西北资源优势。


五、十大企业核心差异与应用场景对照表

图片


六、结语:轻量化时代的 “镁” 好未来

从宝武镁业的全链垄断到山西集群的分工协作,十大企业勾勒出中国镁合金产业的 “金字塔格局”—— 龙头企业掌控高端市场,区域集群保障基础供给,外资、港资品牌注入技术活力。随着《镁合金压铸安全生产规范》等标准落地,这些企业将进一步推动镁合金在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突破,让 “轻如鸿毛,坚如钢铁” 的材料走进更多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