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智库 |上海交大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工艺属于触变铸造技术(Thixocasting),其利用镁合金由固态加热至半固态后展现出的流动性进行零件成形,具体原理及成型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从镁合金锭材上切削大小如米粒般的镁合金粒子作为原材料,在重力或负压作用下,镁合金粒子从料斗进入机筒;机筒内,螺杆的旋转配合外部加热器提供的热量(机筒通常分为5~7段,从进料口至喷嘴温度逐渐升高),使镁合金颗粒在向前输送的过程中被加热和剪切;在机筒中部,镁合金受螺杆压缩段挤压产生热塑性变形,实现密实化;当抵达螺杆前端的储料段时,镁合金颗粒已转变为部分熔融状态且含有球形固相的半固态浆料,这种浆料具备出色的流动性和充型性;随后,该浆料通过喷嘴高速注入模具中,在高速高压下快速冷却凝固,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零件。注射完成后,喷嘴的最前端降温形成冷塞以实现自密封,从而在不需要保护气体且不需要完全熔化的条件下完成连续式成型作业。【详细】
2025-04-29
“镁”智库 |埃及坦塔大学,超高能量激光辅助钯诱导催化剂-镁基合金的储氢研究
2025年3月25日,题目为“Hydrogen storage promotion of ultra-high-energy laser-assisted palladium-induced catalyst-magnesium-based alloy”论文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该研究由埃及坦塔大学完成,通讯作者为Khaled M. Elsabawy教授。【详细】
2025-04-27
镁行业深度(Ⅱ):供需或进入持续性紧平衡状态--多领域共振推动镁需求增长
我们在2025年4月16日发布的《镁行业深度(I):供需或进入持续性紧平衡状态--全球供给显现单一市场风险》中,对镁行业的供给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及分析。本文我们将从镁的需求角度对全球镁消费的韧性、弹性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拆追踪,从而对全球镁供需平衡状态做出有效拟合。通过镁行业供需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我们发现全球原镁供需或将进入紧平衡状态,镁行业或已显现周期性的底部特征。【详细】
2025-04-24
镁行业深度(I):供需或进入持续性紧平衡状态--全球供给显现单一市场风险
镁,元素周期表中ⅡA族的碱土金属,呈银白色且具有延展性。镁质量轻、密度小,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4.305,相对密度为1.74g/cm3,熔点648.8℃,沸点1107℃。镁属于活泼金属,在干燥空气中较为稳定,但受热可与水作用,且能与大多数的非金属,如卤素、氮、硫等作用,溶于酸会放出氢气,还原性较强。镁元素在地壳中分布较广,占地壳质量的2.1%,在地壳中各元素里排名第八。镁化学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中仅以化合物状态存在,在已知的1500种矿物中,镁化合物有200多种,占比12%以上。 【详细】
2025-04-21
西南交大康国政团队在镁合金循环塑性与疲劳失效领域发表重要综述论文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轻量化材料成为工程结构减重增效的核心需求。镁合金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然而,其密排六方结构导致的复杂循环塑性行为与疲劳失效机制,成为制约其安全应用的关键瓶颈。近日,西南交通大学康国政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题为 A review on cyclic plasticity, damage, and fatigue failure of magnesium alloys的综述论文,系统梳理了镁合金循环塑性、损伤演化及疲劳失效的前沿进展,推动镁合金从“可用”走向“可靠”。 【详细】
2025-04-17
镁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潜在的下一代储能技术,因其高体积容量、安全性以及镁资源的广泛分布而备受关注。然而,镁电极在沉积/剥离过程中的低库仑效率(CE)和界面不稳定性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传统研究中,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层的形成被认为是导致镁离子传输受阻的主要原因,而现有通过添加剂改善SEI层稳定性的方法往往带来额外的消耗并可能阻碍镁离子扩散。【详细】
2025-04-14
镁及其合金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凭借其低密度、高比强度与比刚度、优异的阻尼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在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生物医疗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然而,镁合金的电化学活性高,导致其耐蚀性较差,且在循环应力作用下易发生腐蚀疲劳失效,严重制约了其在关键结构部件上的服役可靠性。据统计,镁合金的腐蚀疲劳强度在腐蚀环境中降低40%以上,也迫使人们开始关注镁合金疲劳腐蚀性能的研究工作。【详细】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