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供需错配问题,而“衔接”上游制氢与下游用氢的储运环节,成为制约氢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突出瓶颈。
随着政策密集发力和行业标准逐步完善,氢能储运环节正在迎来系统性变革:储运装备逐步升级,完善氢能管网布局,积极探索液态、固态等新型储运形式。
业内人士呼吁,希望国家针对氢能储运环节提供专项支持,尽快完善行业规范,并推动碳氢市场协同发展,全方位减少氢能的绿色溢价。
储运容器升级降本 “中国的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已处在‘1到10’的过渡阶段,但仍在商业化前期,关键环节的商业化价值还未体现出来。”作为国产车载储氢瓶厂商代表,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元正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氢能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之一是氢气的储运成本。 作为中集集团旗下能化食品业务平台,中集安瑞科是国内氢能全产业链布局的关键装备制造商和工程服务商。据公司介绍,氢气在常温常压下,具有分子式小、易散逸等特性,因此在制、储、运、加、用的过程中,对技术和设备保障有很高的要求。 与传统能源相比,氢气生产和储运需要投入较大的费用来确保高效和安全,目前阶段整体成本仍较高。据华安证券预估,仅储运氢环节就占氢气总成本的30%—40%。 目前,国内氢能储运以成本相对较低的高压气态为主要形式。而储氢瓶作为重要的储存容器,逐步从I、II、III型向质量密度更高、成本更低的碳纤维IV型瓶迭代。 2023年5月23日,国家标准《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正式发布,意味着IV型瓶正式有标可依。 据测算,在同等35MPa压力等级下,Ⅳ型储氢瓶成本为2865美元,比Ⅲ型储氢瓶反而下降27%,主要原因就在于III型瓶储罐采用大量金属铝材料,而IV型瓶采用价格较低的高分子聚合物且用量较少,一般为塑料内胆。另外,包裹在内胆外部、增加强度的碳纤维占据IV型瓶主要成本,目前已经攻克了国产化难题,配套产业链体系已经形成。 “储氢瓶的核心原材料碳纤维过往主要依赖进口,经过不懈努力,如今已经实现国产化。”张元正向记者表示,中材科技作为国内拥有70MPa IV型储氢瓶生产资质并建成自动化生产线的企业,目前设计年产能达3万只,正在联合车企客户做适配车型的定制化开发。 中集安瑞科也在积极布局Ⅳ型氢能车载瓶,公司与挪威Hexagon Purus合资建设的Ⅳ型储氢瓶生产线已完工,进入生产许可取证和生产样瓶阶段。据介绍,合资工厂一期产能为2万只储氢瓶,总体厂区的规划是10万只,并预留扩产空间。“从2024年6月起,Ⅳ型瓶将可以在国内市场开始销售,在此之前,我们加强氢能Ⅳ型车载瓶在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的营销布局和业务拓展。”中集安瑞科方面向记者表示。 据悉,随着更高压力等级的Ⅳ型瓶在中国市场铺开,配套设施也随之跟进,当前新建的加氢站将适配压力等级更高的加氢枪。 产业链适配高压储运 由于当前车载储氢瓶成本仍然偏高,业内企业正持续探索储氢瓶生产的创新工艺,以提升安全性,降低成本。 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天羽向记者介绍,关于储氢瓶碳纤维复材层成型工艺,目前大多数工艺是碳纤维在缠绕工序中通过树脂胶槽进行浸润后缠绕,将碳纤维和树脂作为缠绕的两种独立原材料,行业通常称为湿法缠绕工艺。 “未势能源已经在尝试干法缠绕工艺,提前将碳纤维、树脂通过预浸工艺生产为预浸带,后将预浸带作为缠绕的原材料进行气瓶缠绕,通过干法缠绕工艺可实现更高的缠绕效率和更好的产品稳定性。”张天羽表示,瓶口位置密封性技术瓶颈较大,尤其是高压气瓶,是安全和氢气泄漏的关键区,怎么实现瓶口阀、气瓶阀座、塑料内胆的安全密封,已经成为储氢瓶极其关键的技术。 随着压力的升高,储氢密度也逐步提升,运输成本逐步下降。中材科技方面预计,后续70MPa的Ⅳ型瓶将会明显起量。另外,亚普股份也披露,公司已攻克70MPa IV型储氢瓶技术难点,去年已经获某主机厂批量订单。 “随着中国标准的完善、压力等级的提升,高压氢气管束车的经济运输半径也会随之提升。”中集安瑞科高管向记者介绍,去年公司已经推出了国内首台高压30MPa管束车,相较20MPa高压管束车,经济运输半径翻倍,有效降低运氢成本;52MPa(运氢车)的运输成本将会比20MPa进一步显著下降。 目前,中集安瑞科生产的加氢站站用储氢瓶组最高压力等级可以达到103MPa。 储氢瓶存储压力级别的提升对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张天羽向记者表示:“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性最核心的部件就是安全瓶(储氢瓶),如果公称工作压力70MPa,我们水压爆破测试会做到190MPa以上,通过观察瓶子破裂形态,是撕裂、碎裂还是哪里有泄漏,以此来改进设计。” 隆众资讯氢能分析师高琳向记者表示,氢气的储运是高效发展氢能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在保障其安全性方面不断出台相关政策,4月30日,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交通运输部网站发布了《氢气(含液氢)道路运输技术规范》(计划号:JT 2023—03)的征求意见稿,文件规定了氢气在道路运输、装卸安全、应急处置等各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