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常住人口仅 25.54 万,却用 0.04% 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球近一半的金属镁。2024年,全县GDP达 1066.74 亿元,同比增长 6.3 %,成为陕西省第二个“千亿县”;金属镁产量 53.72 万吨,连续 13 年全国第一、全球占比超 47 %。一座晋陕蒙交界处的县域小城,如何把“资源短板”锻造成“产业长板”,在“双碳”语境下谱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府谷的答案是:把比较优势变成创新势能,把循环经济做成全球标杆。
一、资源耦合:把“短板”炼成“红利”
府谷没有冶镁白云石,却坐拥三大“伴生资源”
1. 神府煤田230亿吨侏罗纪“富油”弱粘煤和不粘煤;
2. 半焦(兰炭)副产荒煤气超过 70 亿立方米/年,热值高、成本低;
3. 县域及周边 300 万吨硅铁产能,还原剂就地可取。
2003年,府谷企业首创“半焦尾气与原镁冶炼”耦合模式,吨镁成本骤降20%,一举打破“资源在外、成本居高”的工业悖论。此后二十年,府谷把这条工艺跑成全球唯一的“煤—焦—镁”产业链循环闭环: —能源端:半焦尾气替代燃煤工艺,吨镁节约标煤4.82吨,减排二氧化碳46.7%; —产业端:半焦→余热发电→硅铁→镁冶炼→镁合金→镁渣建材,联动煤焦油加氢、煤气自备发电、铁合金、电石等产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县域资源综合利用型的“镁产业集群”;—政策端:独创的“使用低阶煤高温热解工艺的镁冶炼配气装置”被写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本)》,成为国家认可的“绿色冶炼”模板。
二、技术突围:从“卖原料”到“定标准”
“双碳”倒逼之下,府谷把技术壁垒筑成价值高地:
1. 工艺革命
硅热法高品质原镁实现万吨级稳定生产;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让镁冶炼工业炉窑能耗下降30%;— 单炉10万吨级低阶煤高温热解半焦炉入选国家产业政策,成为行业“母机”。
2. 标准输出
已主导或参与 20 余项涉镁“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覆盖冶炼、节能、环保、安全、产品、绿色工厂评价、碳足迹与碳排放核算等全链条。自2020年起启动的 20 项标准中,《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原生镁锭》《镁冶炼企业节能诊断技术规范》等 1 项国际标准、3 项国家标准、4 项行业标准、3 项团体标准,共发布 11 项。另外还有《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方法要求 原生镁锭》等 9 项标准在研待发布。 - 同时,还有约 20 余项行业急需的标准已启动制(修)订的预研工作,为镁及相关产业提供技术支撑与发展动能。已注册的“府谷镁”商标,成为中国镁行业知名的全球工业品牌。
3. 产品跃升
3N5A高纯镁、镁合金安全头盔、自行车轮毂批量供货;瞄准《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南》,拟布局汽车零部件、镁基储氢、3C散热壳体,预计“十五五”末高附加值产品占比突破35%。
三、生态重构:绿色化+数智化“双轮驱动”
1. 绿色转型:累计投入45亿元环保提标,半焦VOCs收集、废水处理全覆盖,吨镁能耗五年再降20%;镁渣综合利用攻关“固碳建材、矿井充填、混凝土添加剂”,力争“十五五”利用率≥70%,把固废变成“第二矿山”。
2. 数智赋能:引入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系统与物联网平台,不仅提升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还将镁产能利用率从68%提升到90%;拟上线“云上镁都”大数据平台,实时链接全球价格、库存、运力,用数据代替库存,让“府谷镁”成为全球镁金属交易市场的锚点。
四、全球竞合:把“产能”变“权能”
1. 市场突围:拟通过“跨境电商+镁产业链”组合,使府谷镁出口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锁定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为2030年国产汽车单车镁用量45公斤目标和电动自行车“限塑+减重”,提供“府谷方案”。
2. 生态共建:规划“一区三园六中心”产业集聚区,拟引进镁合金深加工标杆项目,形成“原镁冶炼—合金熔铸—合金加工—废镁回收”全生命周期链条;筹建全国最大金属镁仓储物流中心;推动镁金属期货上市、设立期货交割库。把“世界镁都”升级为“全球镁金属策源地”。
五、未来图景:打造全球镁产业“三个策源地”
1. 高端化策源:建设镁合金精深加工园区,附加值提升3–5倍,切入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自行车轻量化、建筑模板、航空材料等应用场景;
2. 低碳化策源:耦合CCUS的“零碳园区”示范,镁渣、二氧化碳、再生能源一体化利用,固废综合利用率突破70%,为镁行业提供“府谷解法”;
3. 全球化策源:鼓励县域企业在东南亚布局海外仓和深加工基地,规避贸易壁垒,构建“中国镁谷·世界镁都”的全球供应链枢纽。
府谷的跃迁,不是简单的“资源变现”,而是把“资源劣势”转化为“创新优势”,把“县域边界”拓展为“全球坐标”。从“资源洼地”到“世界镁都”,府谷用二十余年证明: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在于先天禀赋,而在于能否在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的重构中,把“比较优势”升级为“创新势能”,把“循环经济”做成“绿色红利”。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辽阔版图上,府谷这颗“镁光之星”仍在升维,继续为全球资源型县域输出可持续、可复制、可扩张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