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发布 推动矿山绿色低碳转型
来源:自然资源部 | 作者:大镁 | 发布时间: 2024-04-24 | 11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矿业绿色低碳发展,4月16日,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切实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水平,助力美丽中国建设。《通知》指出,到2028年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持证在产的90%大型矿山、80%中型矿山要达到绿色矿山标准要求,各地可结合实际,参照绿色矿山标准加强小型矿山管理。


《通知》明确,加强绿色矿山建设要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分类施策,全面推进。各地要立足矿业发展实际,科学合理设定绿色矿山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强规划管控,促进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推动新建、改扩建、生产矿山(证照合法有效、近3年内正常生产、剩余储量可采年限不低于3年)全部开展绿色矿山建设。二是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加快矿业领域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改造,着力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促进绿色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发展和广泛应用。三是坚持协同监督,动态管理。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做好绿色矿山的日常监督,加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矿山名录的动态管理,不设市级、县级绿色矿山名录。已设的市、县级绿色矿山经评估后择优纳入省级绿色矿山名录,督促绿色矿山持续提升建设水平。


《通知》对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压实矿山企业的主体责任。矿山企业要落实矿山开发利用、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方案,明确绿色矿山建设任务和进度,落实“边开采、边修复”等要求,及时向社会公开。二是分类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应当依据法律、法规或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中关于绿色矿山建设的规定明确要求,对新建矿山,要严格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运行,正式投产后1~2年内应通过绿色矿山评估核查,并在采矿权出让时将相关要求和违约责任纳入出让合同。对生产矿山,要加快绿色化升级改造,在办理延续、变更手续时,应明确绿色矿山建设时限和要求。鼓励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与矿山企业签订绿色矿山建设合同。对剩余储量可采年限不足3年的生产矿山,要求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加强管理,着重做好闭坑前的污染防治,以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恢复植被等生态修复工作。三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矿山企业要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工艺装备升级改造,在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生态修复等环节,鼓励采用《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中的技术,推动矿山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融合5G、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推动矿山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资源开发利用与生产管理效率。四是持续提升矿山企业创建水平。矿山企业应主动对照相应行业标准和评价指标定期自评,按计划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短板,积极推动整改。完成绿色矿山建设任务且自评达到标准要求的,可向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交自评估报告,申报省级绿色矿山。矿山企业对自评估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通知》强调,要加强第三方评估管理。第三方评估机构应当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具备开展绿色矿山建设评估的业务能力。第三方评估机构要严格对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编制形成第三方评估报告并附核查记录及影像资料,严禁向矿山企业收取评估费用,签署真实性承诺,确保结果公平、公正。


《通知》明确,强化绿色矿山名录动态管理。制定《绿色矿山名录动态管理要求》,推动绿色矿山名录建立健全“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将符合标准条件的矿山企业纳入省级或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及时按程序移出,并对移出名录的多种情形进行了明确。


《通知》修订完善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将2020年发布试行的100项1000分的评价指标,精简至49项100分,突出重点指标,切实提高指标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将评价指标设置为约束性指标和提升性指标,约束性指标为底线要求。同时,计划组织研究制定露天开采矿山、地热矿泉水等绿色矿山行业标准,进一步健全标准体系。


《通知》强调,将进一步强化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监督考核。对已有绿色矿山,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每年抽取不低于10%的比例开展实地核查。对尚未开展创建的矿山,加大指导督导力度,督促尽快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将绿色矿山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自然资源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要求,持续推动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立足新阶段、聚焦新要求,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规范指导地方更好开展相关工作,自然资源部联合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自然资规〔2024〕号,以下简称《通知》)。为便于各方面更好了解《通知》主要内容,熟悉相关管理政策,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通知》出台的背景和必要性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绿色矿业、绿色矿山建设先后被写入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纲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2017年3月,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快矿业转型与绿色发展,原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原环境保护部、原国家质检总局、原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2017〕4号,以下简称4号文),明确了绿色矿山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要求、推进方式等内容,要求通过树立千家绿色矿山典范,示范引领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进程,基本形成绿色矿山建设新格局,构建矿业发展方式转变新途径,建立绿色矿业发展工作新机制。4号文实施以来,绿色矿山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通过各级政府和矿山企业的共同努力,截至目前,共有国家级绿色矿山1000余家,省级以下绿色矿山3000余家。


绿色矿山建设是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重要回信中明确要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2023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要求推进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为深入推进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立足新阶段、聚焦新要求,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规范指导地方更好开展相关管理工作,自然资源部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出台了《通知》。


《通知》修改把握的原则是什么?


《通知》修改中把握以下原则:一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符合《矿产资源法》修订过程中明确的保护资源、绿色发展和节约集约、综合利用的有关原则及要求。二是延续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主建、社会监督的工作体系,确保管理政策的延续,进一步健全协调机制,继续推动绿色矿山建设。三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聚焦新要求,通过合同管理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通知》对绿色矿山建设的定位是什么?


《通知》将绿色矿山建设定位为全面推进。4号文对绿色矿山的定位为少数优秀矿山,起示范引领作用。新发展阶段对绿色矿山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绿色矿山建设的推进方式转为全面推进,要求各地立足矿业发展实际,通过合同管理,分类施策,有序全面推进新建矿山、生产矿山开展绿色矿山创建。


《通知》对第三方评估作出哪些要求?


《通知》严格第三方评估管理,制定了《绿色矿山第三方评估工作要求》。明确绿色矿山第三方评估经费由财政保障,严禁向矿山企业收费。对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性质、人员组成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具备绿色矿山评估的业务能力。制定了评估程序,提出了评估要求,细化了监督管理措施,建立“黑名单”和责任追究机制。


《通知》对绿色矿山名录管理作了哪些细化?


绿色矿山名录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符合标准条件的纳入省级或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不再设市级、县级绿色矿山名录,已设的市级绿色矿山经评估后择优纳入省级绿色矿山名录。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及时按程序移出,并对移出名录的情形进行了明确。


《通知》对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进行了哪些修改?


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修订缩减完善评价指标,由100项1000分缩减至49项100分,突出重点指标,切实提高指标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将评价指标设置为约束性指标和提升性指标,约束性指标为底线要求。同时计划组织研究制定露天开采矿山、地热矿泉水等绿色矿山行业标准,进一步健全标准体系。


《通知》对监督考核方面作出哪些要求?


《通知》进一步强化监督考核。对已有绿色矿山,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每年抽取不低于10%的比例开展实地核查。对尚未开展创建的矿山,加大指导督导力度,督促尽快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并将绿色矿山建设纳入到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通知》还做了其他哪些方面的修改?


《通知》鼓励矿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工艺装备升级改造,采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出绿色矿山激励支持政策方向,要求各地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创新支持政策。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健全沟通协调机制,推进分工协作,共同加强绿色矿山日常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