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届世界镁业大会日程发布将于2025年5月11日至13日在奥地利萨尔兹堡举行
来源:国际镁协 | 作者:大镁 | 发布时间: 9天前 | 98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年5月11日至13日,国际镁协将在奥地利萨尔兹堡举行2025年年会暨第82届世界镁业大会。这将是全球镁行业人士一次重要的聚会,第82届世界镁业大会在线注册已经开放!这将是一个与无与伦比的镁行业盛会,国际镁协IMA成员及相关产业链的重要人士将在奥地利萨尔兹堡相聚。本次会议为镁业人士提供最好的交流机会,您将可通过参加此次会议,增加您的行业信息,扩大您的行业视野,增强贵公司的专业技能。通过演讲人和展商公开分享行业最佳实践,刷新您的视角,有机会重振您的业务与新方法,工具和合作伙伴。



今年的会议所有演讲将以英语进行。与会者将可以借助语言翻译工具听讲。IMA技术和会议项目委员会正在遴选会议演讲内容和邀请重要演讲嘉宾!会议正式议程即将发布,敬请关注。相信绝对会激发你的兴趣和吸引你参与!



2025年国际镁协年会暨第82届世界镁业大会会议日程

5月11日 周日

14:15 – 15:25

IMA地区委员会会议(美洲, 欧洲)


15:30 – 16:30

IMA专业委员会会议(可持续发展, 安全)


14:00 – 17:00 布展


18:30 – 20:30 主席欢迎晚宴

地点:圣彼得修道院餐厅 St. Peter Stiftskulinarium


5月12日周一

07:00 – 08:00早餐

08:00 – 17:00报到/注册

08:00 – 17:00展区开放


第一节:镁的供需

08:30 – 08:40

开幕致辞:

IMA 主席 Hartmut Fischer

IMA 副主席Andreas Stihl


08:40 – 09:10

主旨报告: 2024 全球镁供需及展望

Alan Clark, The CM Group


09:10 – 09:30

全球镁业可持续发展动态及脱碳战略路线图的进展

Mohamad Abdallah

Martin Tauber

2024年,国际镁协会(IMA)提出了到2050年实现全球镁行业净零排放的战略路线图。这一倡议与全球气候变化努力相契合,预见到行业将发生重大变革。路线图涵盖了短期至长期的战略,强调全球范围内的利益相关者合作行动。它突出了技术进步以及行业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作用,重点关注创新生产方法、节能和生态标签。演讲还将展示IMA为支持这一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全球镁行业如何迎头赶上,为全球市场提供更环保的一级和二级材料。


09:30 – 10:10

镁供需专题圆桌讨论


10:10 – 10:30 

上午茶歇-展览和论文海报展示


第2节: 镁行业综述

10:30 – 10:50

北美汽车工业镁的现状、挑战与展望

Jon Weiler, 镁瑞丁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

镁在北美汽车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增多,这得益于镁合金压铸应用的增加和铝合金含量的提高。面对电动汽车普及政策的不确定性,许多汽车制造商正在考虑或重新考虑其新车生产节奏,影响了新镁合金应用的更新。此外,原材料选择、地缘政治因素、回收利用以及汽车制造商对镁材料的不熟悉也影响了镁市场的现状。本报告总结了这些挑战,并为北美汽车工业提供了潜在解决方案。


10:50 – 11:10

中国镁工业与镁市场的新进展

董春明 尚轻时代金属信息咨询公司/尚镁网

王彦臣 上海有色网SMM

本报告将介绍中国镁产业及镁市场在2024年的最新进展,包括上下游生产、镁消费和市场趋势、镁的创新应用案例、新政策导向等。还将介绍中国镁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计划和行动,包括新型低碳冶炼技术研发、环保升级进展、温室气体排放和ESG问题及相关最佳实践案例、政府的新要求和减排目标。阐述并展望镁及其产业对低碳经济的支持与贡献。


11:10 – 11:30

日本镁工业现状及应用进展

Kaz Yamazaki, 日本镁业协会

本报告将介绍日本镁行业的供需情况。将介绍日本镁协会的活动以及在日本应用的进展。由于半导体短缺,日本的行业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然而,镁已经开始用于新产品中,尽管数量较少,演讲者想就此进行说明。


11:30 – 11:50

印度镁市场现状

Mr. Revanth Katta


11:50 – 12:10

IMA年度优秀奖项目展示


12:10 – 13:10 午餐

13:10 – 13:30 IMA 会员会议 


第3节: 镁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13:30 – 13:50

镁在与碰撞相关的应用中

Elmar Beeh,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车辆概念研究所

镁及其合金由于在轻量化设计目标和铸造成本节约方面的优势,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镁合金结构铸件——如变速箱壳体、仪表盘和车身结构——在轻量化建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轻量化需求,越来越多具有大尺寸和复杂几何形状的一体化镁合金铸件得到应用。此外,变形镁合金(即可用作车身面板的轧制板材,以及具备应用于碰撞区域潜力的挤压型材)也受到更多关注。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在开发具有集成碰撞性能的超轻镁合金部件方面拥有多年经验。为了实现最轻量化、最具成本效益且环保的部件设计,需要结合设计知识和先进的仿真建模技术。本次报告将展示DLR研究活动中的挑战性应用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 


13:50 – 14:10

镁合金大型汽车铸件的最新进展

蒋斌, 重庆大学

轻量化汽车零部件已成为电动汽车行业的迫切需求。作为地球上最轻的结构材料,镁合金正受到电动车制造商的广泛关注。为满足这一需求,镁合金汽车铸件在材料、工艺及耐腐蚀性等关键技术领域均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各类大型复杂汽车轻量化部件。重庆大学在典型汽车结构件试制中应用了这些技术,例如采用高压压铸成型的超大型前端模块与电池壳体,以及通过半固态注射铸造的复杂结构轮毂。与铝合金铸件相比,这些镁合金部件实现了约30%的减重效果。


14:10 – 14:30

大型镁合金注射成型技术及汽车应用铸件开发

谷立东,上海交通大学,伯乐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一种专注于镁合金铸造的新兴技术,注射成型以其安全性、环保性和高效性著称。然而,传统注射成型技术仅适用于生产小型部件,如电脑外壳和汽车屏幕框架。我们的创新工艺实现了半固态浆料理论注射重量≥17kg、锁模力≥4000T,成为目前全球公开报道中规模最大的触变成型设备。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汽车副车架(毛坯重量≥10.5kg)和新能源汽车多合一电机壳体(毛坯重量≥13.5kg)的生产。 此外,我们还针对适用于半固态成型的新型镁合金材料开展了专项研究,并探讨了固相率控制对微观组织缺陷、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的影响。未来,高性能镁合金材料与绿色成型工艺有望推动汽车轻量化技术的革新。


14:30 – 14:50

下午茶歇-展览和论文海报展示 


第4节:镁加工技术

14:50 – 15:10

传统冷室压铸机上的注射成型技术

Christian Platzer,TPI Technology

注射成型是一种用于生产高质量镁合金部件的创新铸造技术,采用半固态镁合金注射工艺。尽管该技术具备高精度和资源高效性,但全球范围内仅有1%的铸造应用采用注射成型,主要用于生产电动自行车外壳、集成电路盒等小型部件。其推广受限的原因在于高昂的设备投入成本和特殊机械要求。TPI技术(半固态触变铸造技术)通过一种简易模组,成功将半固态铸造工艺整合至现有冷室压铸机(CCDC)中,有效解决了上述难题。这一技术突破大幅降低了成本与环境影响,同时提升了生产可扩展性。全球现有超过6万台冷室压铸机,TPI模组无需新增设备即可实现技术升级,不仅减少能耗,更将部件生产能力扩展至20公斤以上。TPI技术充分释放了注射成型的潜力,集可持续性、成本效益与精密制造于一体,完美契合制造业的升级需求。


15:10 – 15:30

注射成型工艺能耗测量与镁部件碳足迹计算

Yuxiao Zhang, 伊之密德国公司

理解能源与物料流动规律并精确计算二氧化碳排放,是开发生态友好型制造工艺、降低工业过程环境负荷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实际铸造试验,针对典型箱体部件,系统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下触变成型(Thixomolding)的能耗特征,并完成从进料口到出料口(gate-to-gate)的碳排放核算。研究发现:通过采用更低熔体温度 、优化工艺参数 以及取消保护气体 等措施,可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些改进不仅有效减轻生产过程的环境足迹,更以量化数据揭示了工业界实践可持续制造的潜力。与同类工艺相比,本方案能实现碳排放的显著下降,为绿色生产提供新范式。本次报告将详细阐述研究方法、实证结论及其在行业未来应用中的实践意义。


15:30 – 15:50

镁合金半固态浆料在压铸机上的按需制备与定量给料

Ashley Stone 

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MAXImolding® 2.0工艺,用于镁合金部件的成型。该工艺基于 SSM-SIMA(半固态金属-应变诱导熔化激活)技术,采用双料仓预处理器(hopper)和主反应器,实现半固态浆料的 按需制备并直接在标准 冷室压铸机(HPDC)上进行定量注射。 工艺流程:

1.原料处理:标准镁合金锭经碎屑机加工成特定尺寸的金属颗粒。2.惰性气体净化:碎屑通过 真空密封管道系统输送至双料仓,并通入 高温氩气以去除杂质。 3.半固态浆料制备:碎屑进入 MAXImolding® 主反应器,按特定 温度梯度自上而下加热,形成半固态浆料 4. 压铸成型:浆料转移至现有压铸机的压射室(shooting pot),以水平注射方式充填模具,最终在标准 HPDC 设备上生产出注射成型(thixomolded)部件。  

技术优势:

• 无需改造设备:直接利用现有 HPDC 压铸机,降低投资成本。 

• 高效净化:氩气惰性环境确保材料纯净度,减少氧化缺陷。 

• 精准控温:梯度加热优化浆料流动性,提升成型质量。


15:50 – 16:30

镁合金铸造技术未来展望圆桌讨论


16:30 – 16:50

IMA年度优秀奖项目展示


16:50 – 17:00

当日会议小结


18:00 – 20:00

会员专属招待晚宴

活动地点:海尔布伦宫(Hellbrunn Palace) 

诚邀您参加 IMA会员专属招待晚宴,活动将在萨尔茨堡标志性的海尔布伦宫举行。这座巴洛克风格的历史建筑以其趣味喷泉和如画般的花园闻名,为晚宴营造出绝佳氛围。在这里,您将与行业同仁深入交流、分享见解,并在这座萨尔茨堡最迷人的地标之一建立宝贵人脉。


5月13日周二

07:00 – 08:00早餐

08:00 – 17:00会议报到及注册

08:00 – 16:00展览开放 


第5节: 镁加工技术

08:30 – 09:00

中国宝武集团镁产业最新进展

唐伟能,宝钢金属有限公司

宝武镁业定位为“中国宝武新材料产业的主力军和轻量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以“打造中国镁业,共创镁好世界”为使命,并以“成为全球镁产业引领者”为愿景。本报告将介绍中国宝武正在大力推进的多个重点镁项目进展,包括:安徽宝镁轻合金公司的建设,涵盖原镁冶炼与压铸加工;宝玛克科技巢湖基地的建设,重点布局挤压产品线与轻量化部件生产;上海技术中心镁合金研发平台的建设,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报告还将分享中国宝武在镁全产业链的布局与规划,并展示近期在镁合金零部件研发领域取得的最新技术突破。


09:00 – 09:20

镁丝:力学性能、制造技术及应用

Maria Nienaber,德国亥姆霍兹Hereon研究中心

镁丝在填充材料、连接技术以及可降解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用于增材制造的镁丝主要依赖可生产性,而对性能无特定要求;而用于缝合线、结扎环、线圈和生物可吸收支架等医疗场景的镁丝,则需对其综合性能进行全面评估。镁丝的力学性能可通过制造工艺和合金设计进行调控,以满足不同应用需求。传统镁丝制造通常采用拉拔工艺,而通过定制化模具进行直接挤压成形(可承受高变形量),则能实现单道次生产。不同合金及工艺组合可显著影响最终性能。本研究重点探讨了可控镁丝开发的潜力,展示了如何通过优化制造技术与合金成分,制备具有目标性能的镁丝产品。


10:00 – 10:20

上午茶歇–展览及论文海报展示


第6节: 原镁生产和镁回收

10:20 – 10:40

波黑的原镁项目进展

Ilhan Göknel,MFE GmbH

根据欧盟关键原材料(CRM)清单,自2009年起,镁就被列为战略性关键原材料。然而,除土耳其的原镁生产设施(运营至2020年)外,欧洲长期以来并未新建镁冶炼厂。直到COVID-19疫情引发全球镁供应链危机后,新的原镁项目才重新提上议程。 MFE GmbH在波黑推进的Magnesium for Europe项目正是其中之一。该公司于2020年取得白云石开采许可,并借助疫情期间的市场机遇加速了这一原镁冶炼项目的开发。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实验室及中试规模试验,其工艺技术已通过西方权威机构的验证。


10:40 – 11:00

利用Atlas Materials工艺从镁质红土矿中提取原镁:美国项目进展

David Dreisinger, Atlas Materials

Atlas Materials开发了一种湿法冶金工艺,可高效提取红土矿中的镁资源。与传统红土矿处理工艺(镁通常流失到尾矿或炉渣中)不同,该技术能将镁以高纯度氯化镁盐的形式完全回收,并直接用于金属镁电解生产。目前,Atlas已通过12次连续稳态中试试验验证了该工艺的可行性。 基于此技术,Atlas正在美国推进lectra项目——一个年处理10万吨红土矿、配套金属镁电解的综合性项目。该项目将借鉴北美进口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的模式,通过进口红土矿,每年生产约2.5万吨镁当量(包括金属镁及镁盐),供应美国本土及国际市场。Electra项目有望为美国建立一条全新的本土镁供应链。


11:20 – 11:40

镁冶炼创新工艺探索——基于榆林镁业集团新项目应用方案

朱致维,陕西榆林镁业(集团)有限公司

本报告概述了镁冶炼行业的现状与痛点,指出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发展需求。从技术创新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节能减排、自动化与智能化应用、提质增效三大关键领域。在工艺创新方面,重点介绍了SYMIC年产30万吨新项目中皮江法炼镁工艺的创新与设备升级,包括白云石煅烧、连续还原等环节的技术革新,并简要介绍了其他冶炼工艺的研究进展,如电内热法、铝热法、碳热还原法等。通过对镁冶炼技术创新的探索与工艺革新的实践,报告还展望了镁材料与产业绿色发展的未来前景。


11:40 – 12:00

IMA年度优秀奖项目展示


12:00 – 13:00 午餐


第7节: 镁的研发

13:00 – 13:20

低成本溶剂实现废旧镁合金方向盘的水平与梯级循环再生技术开发

Tadayoshi Tsukeda,日本富山大学

汽车方向盘由镁合金骨架与聚氨酯包覆层构成,回收时需以低能耗分离两者。本研究证实,传统难以回收的废旧镁合金方向盘,可通过廉价溶剂实现高效剥离。这一技术突破可实现企业在内部回收镁合金方向盘,车企可将原本作为工业废料处理的废旧方向盘实现自主再生利用。也可以由专业回收商规模化处理,推动镁合金资源的市场化循环流通。进一步地,以该再生镁合金、市场废铝及阻燃剂钙为原料,通过单辊急冷法在大气环境下连续制备,可梯级再生为低成本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未来计划:开发低成本方向盘粗破碎工艺;结合多种振动方法缩短剥离时间;测定溶剂重复使用次数上限;实现剥离后聚氨酯的高效资源化利用。


13:20 – 13:40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镁合金多模态数据库构建

王乐耘(Leyun Wang),上海交通大学

高效数据库的构建对推动镁合金设计与制备至关重要。本研究提出了镁合金数据库构建的核心方法,重点聚焦从科学文献中提取结构化数据与图表信息: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自动从数千篇论文中提取化学成分、工艺参数与性能数据;多模态整合,同步捕获图表及其对应说明文字,与结构化数据(成分-工艺-性能)融合为统一数据库。该数据库支持交互式检索查询,并可作为基于人工智能的合金设计与工艺优化的数据基础。报告将结合具体案例展示其应用场景。


13:40 – 14:00

Ca与RE微合金化Mg-Zn板材在温热条件下成形行为的差异研究

José Victoria-Hernández,德国亥姆霍兹Hereon研究中心

本研究报道了高成形性低合金化Mg-Zn基合金的开发及其热机械加工进展,重点探讨了微量Ca或RE添加对合金在温热条件下力学与成形行为的影响:工艺特征,两种合金经热轧加工后均形成细晶组织,且横向基极呈现显著分裂织构;性能差异,尽管室温下Mg-Zn-RE与Mg-Zn-Ca合金均表现良好拉伸成形性,但前者温热成形性更优;机理分析,成形性提升主要与析出相(类型、数量及分布)等微观结构特征相关,而非织构差异;工艺优化,进一步探索了可降低此类合金各向异性的替代性热机械加工路径。


14:00 – 14:20

机械破碎与气体雾化镁基储氢粉末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Elias Vigl,莱奥本矿业大学

氢化镁因其优异的重量/体积储氢密度成为储氢材料的重要候选体系,而材料的初始活化过程对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制备工艺的镁基粉末,揭示了活化方法与粉末类型的协同作用机制。活化方法创新:系统评估了球磨等机械活化与化学活化对吸氢动力学的影响,证实活化策略需根据粉末制备工艺(机械破碎法/气体雾化法)定制化设计;微观机理:储氢性能差异源于粉末微观结构(位错密度、钝化层特性)的显著不同;工程意义:优化活化工艺可显著提升初始吸氢效率,为储氢系统设计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14:20 – 14:40

上午茶歇–展览及论文海报展示


14:40 – 15:00展商撤展 


第8节: 新应用

14:40 – 15:10

可持续镁铸造进展

Peter Rauch, RAUCH


15:10 – 15:30

通过Ultraceramic®微弧氧化技术提升镁合金在挑战性应用中的性能

Anna Buling,ELB – Elwoksalwerk Ludwigsburg Helmut Zerrer GmbH

轻量化金属应用中,部件减重需求往往与磨损和腐蚀问题相冲突。虽然铝及其合金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机械等工业领域,但采用镁合金可进一步实现部件减重。然而,镁及其合金的高腐蚀倾向极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微弧氧化(PEO)工艺是一种环保的表面处理技术,可将轻金属表面转化为类陶瓷氧化物,从而提供优异的腐蚀和磨损防护。本次演讲将通过我们的表面技术在高要求应用中的实际案例,反驳对PEO技术缺点的质疑。此外,我们将展示最新研究成果:采用Ultraceramic®表面技术对3D打印WE43试样(尤其是复杂几何结构试样)进行防护,使其表面具备高耐腐蚀性和耐磨性。通过电化学测试和长期浸泡试验表征其腐蚀性能,采用Pin-On-Disc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表面耐磨性,并借助SEM/EDX对表面微观结构、形貌及腐蚀现象进行分析。


15:30 – 15:50

由镁和钙两种元素组成的非晶涂层薄膜在生物医学植入物中的应用

Kengo Narita,Maruemu Works Co. Ltd

报告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植入物概念,结合了具有新功能效应的镁基涂层薄膜和传统生物材料(如钛)以确保机械强度。镁基涂层薄膜通过磁控溅射法在钛基材上沉积,使用不同钙含量的镁钙合金靶材。合金靶材采用氩气除氧铸造法制备。当钙含量低于10%时,薄膜呈现晶体结构;但当钙含量超过10%时,薄膜开始显著非晶化,并在钙含量超过30%时完全转变为非晶态。本研究展示了一项创新技术,成功将大量钙融入镁合金而不析出Mg2Ca相。该生物医学应用薄膜表现出优异的功能特性,包括保护性(同时保持亲水性)、抗菌活性以及促进骨生长的潜力。


15:50 – 16:10

基于镁钙双元素非晶涂层的生物医用植入材料创新研究

Kengo Narita,Maruemu Works Co. Ltd

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植入物概念,结合了具有新功能效应的镁基涂层薄膜和传统生物材料(如钛)以确保机械强度。镁基涂层薄膜通过磁控溅射法在钛基材上沉积,使用不同钙含量的镁钙合金靶材。合金靶材采用氩气除氧铸造法制备。当钙含量低于10%时,薄膜呈现晶体结构;但当钙含量超过10%时,薄膜开始显著非晶化,并在钙含量超过30%时完全转变为非晶态。本研究展示了一项创新技术,成功将大量钙融入镁合金而不析出Mg2Ca相。该生物医学应用薄膜表现出优异的功能特性,包括保护性(同时保持亲水性)、抗菌活性以及促进骨生长的潜力。


16:10 – 16:30

镁合金增材制造技术进展

彭立明,上海交大国家轻合金精密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报告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在镁合金增材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专为增材制造设计的新型合金、镁稀土(Mg-RE)合金粉末气雾化技术、四种增材制造技术(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激光定向能量沉积(LDED)、电弧增材制造(WAAM)、摩擦搅拌增材制造(FSAM))以及增材制造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等。


16:30 – 16:50

IMA年度优秀奖项目展示


16:50 – 17:00

会议闭幕致辞


17:30 – 19:30

闭幕式及颁奖典礼

欢迎参加在萨尔茨堡最古老、最受欢迎的啤酒窖之一——PitterKeller举行的IMA 2025世界镁业大会闭幕招待会。该场地位于IMLAUER Hotel Pitter 内,以其温馨而富有历史感的氛围,为您提供放松、交流与庆祝的完美场所。在会议结束之际,与同行们共度一个轻松愉快的夜晚,品尝传统奥地利美食、本地啤酒,并在轻松的氛围中建立联系、增进友谊。期待与您共同庆祝本次大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