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煤动态】榆煤基金战略投资化学功能材料领先企业思科赛
来源:榆煤基金 | 作者:大镁 | 发布时间: 4天前 | 6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榆煤基金完成了对国内化学功能材料领先企业西安思科赛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科赛”)数千万元投资。思科赛围绕化学功能材料开展合成工艺、连续流工程和材料应用研究,尤其在农药中间体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主要客户以行业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为主。先后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创新企业、瞪羚企业、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等荣誉。   


思科赛公司简介 

西安思科赛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主要从事农药、医药高级中间体、化工新材料和土壤改良剂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全球第一大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的中间体K酸、K胺,除草剂唑啉草酯的中间体苯基吡唑啉、杀菌剂联苯肼酯的中间体4-羟基联苯等,以及阴离子交换膜、净水膜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其中K酸市占率位居全球前列。2024年在陕西彬州市建成K酸和K胺等中间体、吸附材料、阴离子膜等高级中间体、材料单体及化学功能材料产线。思科赛核心团队主要来自国内生物医药化工行业多家上市公司,具有多年精细化工行业从业经验和成功创业经验。其绿色合成技术及连续流工艺,可降低反应单耗和终端成本,实现生产过程中安全风险的本质性降低和效率与质量的突破性提升。  



核心产品及行业驱动 

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又名“康宽”)是一种新型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由美国杜邦公司于2007年首次商业化推出。从2008年上市以来,氯虫苯甲酰胺已经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进行销售,凭借杀虫谱广、应用作物多、杀虫活性高、持效期长、毒性低、混配性强等优势,成为全球第一大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的合成高度依赖两种关键中间体K酸与K胺,二者在分子构建和产业链中扮演不同角色。K酸作为吡啶环结构模块,化学名称为3-溴-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羧酸,在合成中负责构建分子的左翼吡啶-吡唑结构单元;K胺作为苯甲酰胺核心模块,化学名称为2-氨基-5-氯-N,3-二甲基苯甲酰胺,在合成中贡献了关键的药效结合位点。  


近年来,国家产业政策持续向高效低毒农药倾斜,我国《十四五农药产业规划》明确要求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推广绿色工艺。自2007年起全面禁用甲胺磷等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为高效低毒产品释放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杀虫剂方面,农业农村部已将双酰胺类杀虫剂(如氯虫苯甲酰胺)列为草地贪夜蛾防治指定药剂。双酰胺类和异噁唑啉类杀虫剂作为主流替代产品,其全球市场规模已达到数十亿美元。其中氟虫腈、氯虫苯甲酰胺等明星产品年需求量高速增长。除草剂方面,苯甲酰吡唑酮类HPPD抑制剂(如苯唑草酮、吡唑喹草酯)因其独特作用机制成为抗性治理关键工具。苯基吡唑啉类中的唑啉草酯作为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ACC),能有效防除小麦和大麦田中抗性禾本科杂草(如野燕麦、黑麦草)。 



针对磷酸的特点和生产工艺环境,思科赛设计开发的特殊聚合物结构阴离子膜,具有磷酸根的高通量、金属阳离子的高截留两大特点。可在超低能耗下将废磷酸、粗磷酸中的酸离子过滤提纯成酸,既省去了废酸处理费用,又能将副产物变成产品转换为销售收入,还能降低大化工的能耗评价。该阴离子膜材料主要用于高纯度、新能源系列磷酸的净化生产,下游客户主要包含磷酸铁锂、磷肥、磷酸生产等产业,属于新能源、新技术领域的化工新材料。  


此外,思科赛近年来布局生物赛道取得了细分领域的突破,研发的生物菌及改良材料能对荒漠化土壤进行生态改良修复,并种植适宜的农作物,以实现提高土壤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壤质量、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等多项目标。2025年该技术方案已在新疆喀什地区完成数百亩沙地的土壤改良材料应用以及农作物种植,同未改良的沙地种植同等农作物相比,长势明显占优。经检测,经改良后的土壤及其种植农作物产品中,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安全性较好。 



榆煤基金项目负责人李斌表示,投资思科赛的战略价值首先体现在技术壁垒构筑护城河,通过自研连续流合成工艺提升生产效率,在安全生产、环保合规层面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其次在稀缺性赛道卡位能力突出,深耕全球第一大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的黄金中间体赛道,叠加多种化学功能材料产能布局,形成“单品龙头+多管线延伸”的产品矩阵;最后其政策红利捕获能力显著。深度契合国家“高效低毒农药替代”战略,核心产品纳入农业农村部防治名录,政策风险抵御能力强。在精细化工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思科赛凭借技术迭代能力、政策敏感度及前瞻性产业布局,有望在农药中间体国产替代浪潮中持续领跑。其连续流技术平台具备横向拓展至新能源材料、电子化学品的延展性,未来或将成为榆煤基金在精细化工赛道打造产业集群的关键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