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这一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会在网站正式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目录(2024年本)》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目录组成。鼓励类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技术、装备及产品;限制类主要是工艺技术落后,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有关规定,不利于安全生产,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督促改造和禁止新建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淘汰类主要是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安全生产隐患严重,阻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之外的,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属于允许类。
对涉镁部分来说,这个最终发布的新版目录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没有变化。在2024本鼓励类项目中,包括:交通运输、高端制造及其他领域,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数控机床、轨道交通、核工程、新能源、先进医疗装备、环保节能装备等高端制造用轻合金材料。但将原来对镁合金单独描述合并为“轻合金材料”的表述。在汽车产业部分,继续将镁合金列为轻量化材料予以鼓励,首次将一体化压铸成型列为鼓励类。此外,包括镁冶炼在内的高效、低耗、低污染、新型冶炼技术开发被列为鼓励类;包括镁冶炼渣在内的其他冶炼废渣综合利用,废镁回收在内的再生有色金属新材料被列外鼓励类项目
引起镁行业关注的是,在限制类项目中,继续把“新建、扩建镁冶炼项目(综合利用项目除外)”列入。但是与现行2019本的表述有所不同,对镁冶炼项目增加了“新建、扩建”定语,并删去了“先进节能环保工艺技术改造项目除外”的表述。总体可看出,对镁冶炼项目的限制力度有所加大,政策更加偏紧,特别是新建、扩建镁冶炼项目继续受约束,获批难度进一步加大。总体看,由于限批力度加大,这一政策利好既有的镁冶炼企业。但对拟采用更加先进的镁冶炼技术但并非综合利用模式的新建项目来说,可能会遇到政策限制,如何推进实施需要进一步考量。
同时,在钢铁类限制项目中有关半焦炉的政策与镁冶炼行业密切相关,变化较大。2024年本表述为:“半焦炉单炉生产能力<10 万吨/年”继续为限制类项目,但是“单炉生产能力≥5万吨/年且使用低阶煤高温热解工艺的镁冶炼配气装置除外”。
在淘汰类项目中,“单炉产能7.5万吨/年以下(半焦(兰炭)生产装置”继续被列入淘汰类,但仍然是“单炉产能≥5万吨/年且使用低阶煤高温热解工艺的镁冶炼配气装置除外。”明确讲就是,这类半焦炉单炉生产能力≥5万吨/年配气装置和循环经济模式属于允许类,不在限制类范围,更不在淘汰类范围。
这一政策相当于为使用低阶煤高温热解工艺的镁冶炼配气装置开了政策绿灯,是对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镁冶炼企业20年来自主创新成果的肯定。这一循环经济模式在过去20年中一直是中国镁行业的主力军和基本盘,为中国乃至世界镁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中国经济和地方经济开辟了一片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绿洲,功不可没!这一次,悬而未决的产业政策明确落地,为下一步镁冶炼企业环保提质改造提供了合规性指导依据。虽然有些遗憾的是,这一政策的空档期有一些长了,政策调整代价也较大,但还好能顺势而为,并且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为镁冶炼绿色转型消除了政策障碍,指明了方向。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直接涉镁部分摘录
第一类:鼓励类2024年本
第二类:限制类
第三类:淘汰类
新版本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还有更多的鼓励类项目涉及镁合金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包括:固态储氢、储能,医疗健康及养老用品器具,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可循环利用型材质托盘的制造和使用,应急物流、逆向物流、绿色物流设施建设和运营,轻量化新材料铸件和锻件、汽车及轨道交通轻量化,航空航天用新型材料开发生产等。目前在这些鼓励类领域都有镁合金应用的案例,新政策将为镁合金材料打开更多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