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3D打印龙头铂力特2024年利润“腰斩”深度分析
来源:未知大陆 | 作者:大镁 | 发布时间: 64天前 | 188 次浏览 | 分享到:

铂力特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增材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成立于2011年7月,2019年7月22日正式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证券简称:铂力特,证券代码:688333。铂力特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


截止到 2024年6月底,铂力特拥有员工2089人,研发人员约占 25.23%,申请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相关自主专利616项。铂力特(688333.SH)2024年业绩快报显示,归属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46.98%,这一表现引发了市场对其经营状况和行业前景的广泛关注。以下是对其业绩下滑原因的深度解析及潜在影响的分析: 


图片

 

一、业绩下滑的核心原因 

1. 行业需求疲软 

航空航天领域订单延迟:铂力特的核心业务高度依赖航空航天领域(收入占比超60%),2024年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航空产业链资本开支收缩影响,部分客户推迟设备采购及服务订单,导致收入增速放缓。 高端制造需求波动:医疗、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对3D打印的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叠加国内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进一步拖累业绩。 


2. 成本压力加剧 

原材料价格上涨:金属3D打印的核心原材料(如钛粉、镍基合金)价格受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影响,同比上涨8-10%,直接推高生产成本。 研发与产能扩张投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或增长35%以上),同时西安产业化基地二期投产导致固定资产折旧增加,短期内难以转化为收入,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3. 市场竞争加剧 

国际巨头本土化竞争:EOS、3D Systems等国际巨头加速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布局,凭借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抢占高端市场份额。 国内价格战:以华曙高科、鑫精合为代表的国内竞争对手通过降价策略争夺中低端市场,铂力特面临市场份额和毛利率的双重压力。 4. 非经营性因素 政府补贴退坡:2024年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同比减少约60%,主要因部分研发专项补贴进入验收阶段暂缓发放。 汇率波动损失:随着海外业务占比提升至25%,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贬值导致汇兑损失约3000-4000万元。 


二、对产业链的影响 

上游材料商:铂力特缩减金属粉末采购量或压价,可能导致中航迈特、飞而康等供应商账期延长,行业现金流压力向产业链上游传导。 设备代理商:利润下滑或倒逼公司调整渠道策略,部分区域代理权可能收归直营,引发渠道商洗牌。 二级市场估值逻辑:投资者需重新评估3D打印行业从"成长溢价"到"盈利兑现"的估值切换节奏,板块PE中枢或从60倍下修至40倍。 


三、未来关键观察点 

军工与航空航天订单复苏:重点关注C919量产提速(2025年规划产能50架)对航空零部件3D打印需求的拉动,以及新型号装备研制进展。 技术商业化突破:若2025年成功实现800mm以上超大构件批量生产,有望在航天火箭发动机、舰船动力部件领域开辟20亿元级新市场。 海外市场拓展:中东(阿联酋Tawazun基金合作)、东南亚(新加坡制造中心)的本地化布局能否突破地缘政治壁垒,形成新增量。


 四、投资逻辑与策略建议 

短期来看,业绩下滑已引发市场对成长确定性的质疑,需警惕机构持仓集中度下降导致的流动性风险。但中长期视角下,金属3D打印在复杂构件制造领域的技术替代逻辑未变,若公司能通过设备租赁模式(降低客户CAPEX)、订阅制软件服务等创新商业模型改善现金流,或迎来估值修复窗口。建议投资者: 短期观望:等待毛利率回升至50%以上、经营性现金流转正的基本面拐点信号。 长期关注:跟踪公司在航空航天、军工领域的订单复苏进度及海外市场拓展成效。 


铂力特2024年业绩下滑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既有行业周期和竞争格局的外部压力,也有成本上升和补贴退坡的内部挑战。尽管短期承压,但其在金属3D打印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地位仍具备长期价值。未来需重点关注需求端复苏节奏及公司盈利能力的修复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