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镁”世界 | 镁合金产业发展现状前景研究:汽车轻量化提升镁合金需求
来源:中研网 | 作者:大镁 | 发布时间: 598天前 | 691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引导下,我国镁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从原材料生产、深加工一直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并不断向深加工方向纵深发展。为推动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镁研究领域科技创新,要强化顶层设计,推动从国家层面制定镁行业发展战略;坚持镁工业自身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要加强重点应用领域产品研发,开拓新应用,进一步拓宽镁金属消费端增量。

图片

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使汽车轻量化需求更加迫切,提升镁合金需求,此外固态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燃料电池、钒电池等新的电池新技术,均在某些方面较传统锂电池的具备优势,存在较大发展潜力,相应电池路线可带动锆、铂族金属、锰、钒等金属品种需求。

镁合金产业发展现状前景研究

镁是地球上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之一,既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又可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被誉为“21 世纪最具开发应用潜力、绿色的战略性原材料”。根据美国地质局的数据,2022年,我国金属镁产量为90万吨,占世界金属镁产量的88%,因此我国的金属镁相关产品出口远高于进口。

图片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从镁合金技术研发到产业化试点的技术研发体系,在全国建立了一批产业化示范基地,形成了重庆、山西、陕西、内蒙、宁夏、青海、长三角、珠三角、天津等多个具有特色的镁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其中山西和陕西以原镁和镁合金生产为主,而广东和江苏则以镁压铸和深加工为主。

图片

目前,镁合金最主要的下游应用领域是汽车的生产与制造,约七成的镁合金都用于汽车制造。镁合金之所以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中主要是由于其密度小、质量轻且强度高,能在不降低汽车质量的同时减轻汽车重量。节能减排将会推动汽车轻量化发展的进程,继而拉动镁合金材料的需求上涨。

在我国汽车行业轻量化持续发展的带动下,2015年至2021年,我国镁合金产量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2021年,我国镁合金产量为36.05万吨,较上一年度增长了5.35%。2017年,我国镁合金的产量增速最快,产量为32.9万吨,增速达18.35%。

2021年,我国镁均价持续上涨,到2021年年底我国镁均价上涨至每吨超7000美元,较2021年年初的均价增长了两倍之多。到2022年中旬,我国镁均价才逐渐回落,到2022年9月,回落到每吨3600美元左右,并稳定在这一价格水平。

图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踔厉奋发、务实笃行,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镁业人的力量。合肥市将推动以镁合金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合肥在人才、科创、产业等方面的优势,聚焦镁合金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场景应用等开展“双需”对接,特别是大力推动在汽车、3C产品等重点领域的应用,把巢湖镁产业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的发展优势,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镁基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大交通轻量化产业基地。

“镁经济”市场分析

“镁经济”是基于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而构建起来的绿色循环经济及与其密切关联的现代产业集群。它既为可再生能源的储能消纳、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清洁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又为发展高端制造提供重要基础材料,开创了质优价廉的工业化来源。

图片

工业产品追根溯源,最重要的支撑就是基础材料。没有尖端的基础材料,高端产品就是无源之水。高纯氧化镁正是高端制造业所必需的尖端基础材料之一。高纯氧化镁因能在 2850℃高温下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抗侵蚀性、电绝缘性、光透过性、高导热性、高分散性和纳米活性,作为高温耐热材料和精细化工原料被广泛用于冶金陶瓷、石油化工、电子电器、光学仪表、国防航空、食品医药等高端制造领域。

绿色循环能以经济高效方式构建起来,得益于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镁燃料电池在军事和民用领域有巨大发展潜力,因为镁资源丰富、能量密度高(理论上约是锂离子电池的 15 倍),不存在回收利用难题、无污染物排放,从生产、使用到储运的全过程及长期储存都是安全的,没有易燃易爆和腐蚀性问题。但是,包括镁燃料电池在内的所有燃料电池都须使用稀有贵金属铂做催化剂, 导致资源受限且成本居高不下。

“镁经济”的重要产物之一——超纯超细氧化镁,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稀缺且昂贵的重要基础材料。目前纯度能达到 98.5%的氧化镁即被称为“高纯氧化镁”,广泛应用于高端制造领域,每吨市场售价高达几万至几十万元人民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中研网撰写的镁合金行业报告对中国镁合金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同时揭示了镁合金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