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镁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与会代表委员的广泛关注,并就此提出了多项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知名材料科学家潘复生院士,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建议政府继续支持并扩大镁合金加工产品的出口。他强调,此举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镁产业链中的竞争力,还能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自池州的全国人大代表朱浩东,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实际,提出了打造世界一流镁基新材料基地的构想。他主张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池州镁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国家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全国政协委员、行业专家贾正兰则从行业标准化的角度入手,呼吁尽快制定镁合金建筑模板的国家标准。她认为,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可以推动镁合金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应用,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我国建筑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代表委员们的建议和倡议充分体现了我国镁产业发展的稳健步伐和坚定决心。镁作为一种重要的新材料,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绿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潘复生院士:支持并扩大镁合金加工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潘复生院士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近年来,我国在绿色低碳科技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包括节能减排、能源转型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科技部已发布《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涵盖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等六个领域的技术成果,旨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绿色低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科技工作者应承担责任,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潘院士介绍,2023年,其团队在镁基节能材料和储能材料开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明了轻量化镁合金节能产品和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储能新材料、新技术。团队成功试制出全球最大的镁合金超大汽车压铸件,并联合开发的镁基固态储氢材料获得国际镁协“未来技术奖”。
潘院士建议加大对镁储能材料和节能产品的支持力度,发挥政府在政策和税收方面的导向作用,将我国镁资源和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同时,建议加快建设新型储能材料及技术国家实验室,突破关键瓶颈技术,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朱浩东:结合池州产业实际 建设世界一流的镁基新材料基地
全国人大代表、池州市委书记朱浩东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要把握高质量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他强调,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强化创新思维,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朱浩东指出,池州应结合自身产业实际,大力发展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并特别抓住宝镁新材料项目投产的契机,建设世界一流的镁基新材料生产基地、应用基地、创新基地。他强调,要做实产业链,做强创新链,做厚人才链,推动产业和科技、创新和人才双强双促,为安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池州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贾正兰:尽快制定镁合金建筑模板国家标准,推动大规模生产和推广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贸促会会长贾正兰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尽快制定镁合金建筑模板国家标准的建议》。贾正兰委员表示,建筑模板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材料,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是必由之路。镁合金建筑模版作为新兴的绿色建材,具有节约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助力“双碳”战略的重要作用。我国已经具有发展镁合金建筑模板的优势及产业基础:丰富的镁资源为镁下游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原料保证。
镁合金建筑模板作为新兴的绿色建材,具有节约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优点,应得到大力推广。我国镁资源丰富,镁合金是国家重点鼓励的绿色新材料。镁合金建筑模板具有多项优势,如高周转、施工质量优、成本低、施工效率高、散热性好、安全风险低等,是一种理想的新型绿色建材。镁合金建筑模板市场前景广阔,但当前其应用和推广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亟需建立标准并开展试点应用。
但当前其应用和推广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亟需建立标准并开展试点应用。为此,贾正兰委员提出两点具体建议:一是由住建部牵头,组织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制定镁合金建筑模板国家标准,规范引导镁合金建筑模板进入市场。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编制推广实施方案,统筹利用好各领域支持政策,明确激励政策措施,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镁合金建筑模板试点项目。
回顾过去,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镁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产业链日益完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镁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资源约束、环境污染、技术创新等问题依然突出,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解决。展望未来,我们对镁产业充满信心。在政策的支持下,在市场的推动下,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镁产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书写镁产业的辉煌篇章!让我们共同期待,镁产业能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