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详细介绍了镁渣应用新工艺,解决炼镁企业“发展与污染”的矛盾。通过镁渣泡沫玻璃、钙镁硅复合肥、固化剂、胶凝 材料、混凝土膨胀剂、陶粒支撑剂和多孔陶瓷滤球等新工艺可促进镁渣综合利用。钙镁硅复合肥用镁渣与碳酸钾反应制备,也可在炼镁时添加难溶性含钾矿石实现附产含钾肥。镁渣对高含水水泥粉砂土实现软土固化可提高路基寿命,粉砂土液化现象明显改善。镁渣在实现固化/稳定溶液重金属方面具有高潜力,镁渣胶凝材料可生产质轻、耐久性好、高强度新型墙体材料。未来应重点研究改善镁渣活性和利用率,如开展镁渣微晶玻璃或镁渣固化的研究。
关键词:镁渣; 固化; 环境污染
我国炼镁企业发展迅速,皮江法炼镁技术设备投入少、成本低,但生产1t镁产渣6.5~8.0t,目前企业镁处理渣主要以填埋和堆积为主,污染土地并阻碍农作物生长,并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皮江法炼镁渣含有大量的β-2CaO·SiO2 (s),具有较高活性,但在扒渣冷却过程中,当温度降到798K下则转变成γ-2CaO·SiO2,体积增大12%,所以在冷却时容易发生粉化现象,导致渣中粒径 147 μm 以下细粉高达 60%以上,流动到空气中不仅污染环境还引起人类呼吸道不适,高碱性的还原镁渣冷却时也吸收空气中水分而潮解,合理利用镁渣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环境的改善。
镁渣作为钢铁脱硫剂或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时所需反应温度较高、可能产生温降、设备要求较高、效率低等问题使应用受限。生产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时,二次煅烧浪费资源,而且由于MgO含量过高使水泥、墙体材料出现松动和胀裂等问题,镁渣使用量有限,需扩大镁渣应用方向,通过镁渣泡沫玻璃、钙镁硅复合肥、固化剂、胶凝材料、混凝土膨胀剂、陶粒支撑剂和多孔陶瓷滤球等新工艺促进镁渣综合利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镁渣应用新工艺,解决镁“发展与污染”的矛盾。
01、微晶泡沫玻璃
特定条件下玻璃发生晶化得到晶粒细小并均匀 分布的微晶玻璃,材质介于陶瓷和玻璃之间,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及热稳定性优,主要生产工艺多采用烧 结法和压延法等,具有较高经济附加值。有色金属 水淬渣多为亮黑色,含硅酸铁较多,目前铜、铅、镍炉渣生产微晶泡沫玻璃研究较多,镁渣应用较少。
微晶泡沫玻璃以控制玻璃结晶,用 TiO2、CaF2、 ZrO2、P2O5、Cr2O3、Fe2O3、V2O5、MnO2、MoO3 氧化物作晶核剂,诱导成核并促进晶体的生长。此类晶核剂在熔融玻璃冷却时呈溶解状态,但在后续热处理时可能会析出,促使整体析晶。晶核剂容易在玻璃中扩散,固废成分不同产生不同的析晶效果,通过热处理(原料焙烧除水和易挥发分,优化和再融化),改善微晶玻璃成品性能。后续经过浇注、水淬或破碎后再烧结,但产生过多废液,烧结后通过热处理工艺进一步减少内应力和玻璃急冷现象,最终生成晶体。为减少成品变形,则通过合理控制温度增长改善晶体长大过程,传统两步法工艺包括发泡和热处理析晶,低温(玻璃转变温度附近)热处理大量形核,然后高温热处理促进晶核长大速率,可以根据发泡质量好坏快速调整工艺参数。为简化工艺也可采用一步法降低能耗,但只适用小规模生产,能耗大。
镁渣成分中存在大量的钙、镁、硅氧化物,但碱度大不能直接用于微晶泡沫玻璃制备,需添加助溶剂和玻璃粉降低镁渣碱度,并改善软化温度和耐腐蚀性能,达到泡沫玻璃生产条件。杨卓晓利用 Na2CO3 作发泡剂,分析纯六偏磷酸钠稳定气泡,助熔剂硼砂降低烧结温度,此外,Na2CO3分解产物是强效助熔剂 Na2O,促进 Si—O 键断裂,所得泡沫玻璃内部析出微晶 CaSiO3 以及 Ca2 SiO4,继续添加镁渣导致微晶尺寸增大,当渣量超过35%时,可能产生CaAl2 Si2O3、Ca2Fe2O5 等晶体,当加入助熔剂2%、稳泡剂3%、发泡剂2%、反应30min、温度950℃时,泡沫玻璃综合性能最好。此外,还需考虑可能出现的重金属问题,目前微晶玻璃用于建筑墙体隔热,若能扩大其耐腐蚀和多孔性能,比如生物玻璃植入等,可扩大应用领域,提高使用价值。
02、硅钾复合肥
我国严重缺钾,探明的可溶性钾只占全球的 2%,钾长石的开发煅烧能耗高、排放高,烟气需脱硫脱硝,高成本低售价,企业经济效益差。钾长石制得钾肥中重金属等杂质含量难控制,使用安全性低,肥料煅烧时氧化硅与碳酸钙形成水硬性的 β-2CaO· SiO2,极易造成土壤板结。镁还原渣中含有对土壤有益元素 Ca、Mg、Si、Fe,有害金属含量低,Cr 以毒性较小的 Cr3+ 存在,铬铜镍浸出质量浓度均低于危险废物标准限值,污染风险低。传统工艺使用磷酸、硫酸或盐酸对镁渣改性处理后制备肥料,工艺复杂且存在废液回收和析出有害元素,李咏玲采用碳酸钾高温分解得到氧化钾,再与镁渣反应得到 K2O- CaO-SiO2 和 K2O-MgO-SiO2渣系,加热温度、冷却方式、镁渣粒度、K2O 添加量等影响肥料结晶性能,此外,添加3% MgO 利于 Mg2 SiO4 结晶相生成,可改善肥料中钾缓释性与硅溶出性。Xia等针对NPK肥(nitrogen-phosphorus-potassium)中Ca、Mg、Si等次级元素不足导致农作物抗虫、抗病能力较低的问题,利用镁渣制备得到 Ca-Mg-Si 复合肥应用效果优于市场上同类化肥,抗虫性更高,作物生长周期缩短且产量提高。
若在皮江法炼镁工艺原料中加入难溶性含钾矿石,炼镁的同时附产含钾复合肥料,实现镁渣的合理回收,炼镁时镁渣中的 CaO 与含钾原料反应生成硅钙酸盐,钾实现可溶性转变; 同时,真空条件的使用减少重金属挥发逸出,镁渣内重金属量明显降低,提高镁渣对作物的安全利用性; 此外,由于炼镁还原工艺时间长,可减小镁渣冷却速度和自粉化,β-2CaO· SiO2转变成 γ-2CaO·SiO2,改善硅酸钙水硬性引起的土壤板结。镁渣利用价值高,克服难溶钾肥原料煅烧时重金属含量高且能耗高的缺点,一举两得,工艺简单,提高企业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