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握“工业粮食”饭碗!发达国家如何提高关键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于我国又有何启示?(三)
来源:前沿材料 | 作者:大镁 | 发布时间: 439天前 | 486 次浏览 | 分享到:

03、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既是矿产生产大国,也是矿产消费大国。在全球45种主要矿产中,我国有36种矿产消费量位居全球第一。同时,我国在石油、铁矿石、铜矿等21种战略性矿产上的对外依存度都超过40%,供应风险比较突出。根据我国的矿产资源禀赋特点,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高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链的安全保障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保障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安全,促进战略性矿产资源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改进。


建立科学的矿产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清单定期发布与动态调整机制

一是要尽快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评价体系。将矿产资源的经济贡献、经济价值、资源效率作为评估“经济重要性”的重要指标,并把矿产资源的未来需求作为评估的重要参考,提高矿产资源“经济重要性”评价的前瞻性。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矿产资源条件并结合国际矿产资源形势,从国家战略高度来构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选择既要考虑我国矿产资源种类较多,矿产资源物质成分复杂的特点,又要结合国际矿产资源竞争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不断充实战略性矿产资源指标的内涵。

二是要持续完善数据调查与筛选。客观科学选取分项指标权重,明确战略性矿产资源的“战略性”所在,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遴选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科学界定战略性矿产资源外延。对于重点关注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要定期发布矿产资源清单,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的治理能力。

三是要建立灵活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动态调整机制,增强战略灵活性。例如,可以建立动态更新的“高临界性”矿产资源名录,这类矿产资源非常接近战略性矿产资源的标准,而又没有完全符合战略性矿产资源的标准,需要把其当作潜在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给予高度关注,并保持这一名录的动态调整。这样做,既不会过分干扰战略性矿产资源清单对生产指导的稳定性,又能把可能发生的矿产资源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加强矿产开发技术攻关和矿产产能建设,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保障水平

一方面,要大力推动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利用的技术攻关,加大对国内矿产资源研发投入力度,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借鉴欧盟、日本发展资源回收利用技术与替代材料研发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全面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例如,加强采选冶过程中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及推广,加强共生矿与伴生矿冶炼回收技术研发,建立健全矿产资源的回收利用体系,积极研发、推广回收利用技术和装备,提高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水平,等等。


另一方面,要适度扩大矿产资源的储备规模和储备种类,进一步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借鉴美日等国的做法与经验,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制度,适度扩大储备规模和储备种类。建议在条件成熟时把铁矿石、天然气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纳入储备体系中。同时,还应引入市场化机制,探索以多元投资的方式促进储备制度与社会资本的互动,鼓励发展社会储备,探索发展第三方储备,打造国家储备、社会储备和第三方储备并存,资源储备和能力储备并重的储备体系,提升资源储备的有效性与灵活性,提高矿产资源储备的效率与质量,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水平和韧性。


持续拓展全球矿业合作,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一是要积极加入、对接现有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全球治理机制。例如,矿业、矿产和可持续发展政府间论坛(IGF)、采掘业透明度倡议(EITI)等,在制定全球治理规则、创新治理工具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适时发出矿产资源领域的新主张、新议题、新倡议,为我国参与并引领全球矿产资源治理创造有利条件。

二是要把“走出去”参与全球矿产资源开发作为政府和民间外交的重要任务与目标。在对外交往中,通过经济互助、文化交流、科技协作、战略联盟,以及与资源产出国和原材料生产国共享技术和信息、合作培养人才等方式加强同有关国家的双边、多边国际合作,科学布局海外市场,获取更多的海外矿产资源权益。尤其要利用“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的有利条件,继续深化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矿业合作,加强对沿线国家的矿业投资和矿业开发,借助我国油气开采的经验,强化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伙伴关系,扩大利用沿线国家的矿产资源。同时,继续扩大向非洲、南美洲矿产资源富国的矿业投资与开发合作,继续扩大我国“矿业朋友圈”,使我国矿产资源的来源更加多元化、稳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