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镁”世界 |镁电池拥有3000次以上的充放电循环寿命
来源:稀土有色新材料与环保 | 作者:大镁 | 发布时间: 443天前 | 108 次浏览 | 分享到: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推动了移动电子设备及信息产业化的发展。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也应用在大规模储能及电动汽车中。然而由于锂资源的匮乏以及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隐患,开发新一代廉价安全的储能技术迫在眉睫。相比于碱金属,镁金属有着以下优势:


(一)资源丰富,而且其原材料价格低廉。


(二)镁金属的熔点约为 660 ℃,远高于锂金属。镁及其化合物大部分均是无毒或者低毒的,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三)以镁金属为负极的镁二次电池有着3833 mAh·cm-3的超高理论体积容量(Cv),几乎为锂离子电池的两倍。


(四)理论上,镁电池拥有3000次以上的充放电循环寿命,且电池寿命达到2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容量也仅有15%的衰减,寿命要长于目前主流的三元锂电池甚至是磷酸铁锂电池。


(五)镁的还原电位(2.4 V (vs. H+/H2))比锂更低(3.0 V(vs. H+/H2))。


(六)在充放电过程中,镁金属不易生长枝晶,能从本质上保证电池的安全。


镁二次电池也有以下缺点


(一)电压滞后:镁二次电池存在电压滞后的问题,这可能影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


(二)放电期间的稳定性问题:镁负极保护膜一旦在放电期间被破坏,可能会同时发生腐蚀反应,并生成氢气和热量,这可能影响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贮存性能:部分放电后的镁电池可能会失去良好的贮存性能,因此不宜长期间歇放电使用。


(四)正极材料和电解液的兼容性:现有的大部分具有尖晶石结构的正极材料与电解液不相容,无法用作镁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同时,镁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嵌入速度过慢,也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镁二次电池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电化学储能技术。目前对镁二次电池负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适的负极材料:由于镁的化学活性高,易形成钝化膜,使镁离子难以通过,限制了镁的化学活性,需要开发新的适用材料解决钝化膜和活性问题。


(二)合适的正极材料:镁离子体积小,电荷密度大,极化作用强,很难插入到许多基质中,因此,正极材料选择受限。现在研究需要致力于找到使镁离子可以可逆插入和脱嵌的材料。


(三)可靠的电解质:需要寻找一种电解液体系,能够满足高效率可逆沉积,并具有较宽的电化学窗口以及高的电导率。


总的来说,镁二次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电池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和潜力,但仍需要解决一些技术和应用上的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镁二次电池的性能和应用范围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拓展。